主任会议


关于视察我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及水利重点项目 建设情况会议纪要

2014-05-29 15:05:25   来源:人大办

2014年5月21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及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察看了砖墙镇时家河清淤、相国圩排涝站建设、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现场。会议对上述议题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水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认真做好有关涉水政策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今年全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抓紧抓早、措施扎实,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多、投入资金大、社会效益好,为全区“五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主要工作表现在:

一是民生水利建设呈现新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保障体系,提升应急能力。全区大力推进水阳江下游防洪治理,杨家湾枢纽节制闸,一线圩堤达标建设,蛇山抽水站、相国圩大型泵站改造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成功抵御和战胜了多次水旱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年,我区成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二是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我区水利建设连续多年规模大、项目多、分布广,今年计划投入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目前,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示范段护砌浇筑,退堤工程将与安徽段牛耳港封堵、裘公河开卡等同步实施。“两湖”提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高淳段投资6.81亿元,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农田水利重点片区建设项目、农村泵站和翻水线改造工程、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等,均在有序推进中。

三是防汛抗旱工作一着不让。区防指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和水毁修复,查出重点险工隐患31处,逐一落实消险措施;结合迎“青奥”专项整治保障工作,对在建涉水工程、病险水库涵闸等加强安全检查,依法清除河湖违章设施,查处各类水事案件11起;修订完善区、镇防汛、抗旱、防台预案,切实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组建各类抢险专业队伍,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演练;加快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推进防汛抗旱管理工作智能化、网格化;加强固城湖水资源管理,做好科学用水调水工作。

四是水利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突出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综合性水利工程建设,为城市安全、生产生活构筑有力的水安全支撑。突出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农田水利保障、节水型城市创建,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局面。突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治理,坚持做好固城湖、石臼湖水源保护,加快清水通道、水美乡村建设,把兴水利与建生态有机结合。突出水利管理和水利发展保障体系建设,改革镇水利站管理模式,推进水利专业人才引进,加强治水文化研究展示,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会议指出,当前,我区在防汛防旱及建设现代水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破解。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近年来我区没有发生大的洪涝水灾,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存在麻痹思想,且不少领导干部缺乏防汛实战经验。二是防范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还不强,胜利圩、高宣圩部分堤段标准不高,应对水阳江集中来水压力较大;部分排涝站设施陈旧、电器老化,少数单位防汛物资储备不足、年代久远;城区部分低洼地段排涝不畅等。三是部分村庄河塘沟渠淤塞严重、水流不畅、水环境较差。四是水利执法难度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圩堤上存在翻建房屋现象,需加强管理,依法查处。五是水利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实际工作状况与面临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等。

会议要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大政策研究、加快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提高保障能力,确保全区安全度汛,推动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要不断增强科学治水意识。一是高度重视水利安全。我区地理位置特殊,既是皖南地区“行洪走廊”,又是太湖地区“挡洪屏障”。今年恰逢青奥会在南京举办,届时有关体育赛事在我区举行。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意义十分特殊,责任更加重大。二是科学研判水情雨情。今夏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江南地区可能出现高温伏旱,防汛防旱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水阳江上游相继建设了港口湾水库、南漪湖综合治理工程,水情工情较以往发生变化,我区防汛防旱要把握主动、早作准备、严阵以待。

二要提升防汛抗旱工作能力。一是全力消除险工险段。集中力量组织拉网式排查,对已排查出的重点险工隐患进行“回头查”,确保主汛前落实消险措施;对水库、塘坝、堤防、涵闸等重点水利设施和薄弱环节,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掌握汛情,落实抢险措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强化应急保障措施。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复杂性和旱涝急转可能性,完善应急预案,层层落实责任,防患于未然;重视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对机灌排站设备装置进行全面检修,及时更新老旧变压器,指导机站工作人员熟悉机械操作,确保设备正常使用。三是重视城区防汛排涝。近年来,随着城北科技新城、开发区、宁高园建设,大丰河等水系发生变化,藕丝闸排涝不堪重负;老城区一些低洼地段排涝设施不足,大雨时排水不畅,对此要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加大整改力度,逐步建设到位,提高城区防洪排涝综合能力。

三要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程。一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千方百计加快在建水利项目和涉水工程进度,抓紧做好有关泵站安装调试,确保汛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对防洪安全和城乡排涝影响较大的工程,要力争在主汛期前完成;对确需跨汛期施工的,要督促建设单位制定落实度汛措施。二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防汛防旱、水利建设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确保既有水利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依法清除影响防汛安全的违章设施;加强生产生活用水统筹调度,提高水库塘坝的调蓄能力。三是做好水利项目储备。积极做好水利项目申报与资金争取工作,争取“两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石固河整治项目等尽早启动;长远谋划水阳江流域防洪治理,切实消除防洪隐患,保障流域安全。

四要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一是打造优良水环境。保持固城湖合理蓄水,推进通湖河道保护修复,加大河塘清淤力度,加快清水通道建设,打通圩区水系循环。二是恢复天然水生态。结合当前百日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搞好水体清洁,建设水美乡村,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做好渔业增殖放流,恢复改善水生态系统。三是构建美丽水景观。推动“水乡慢城”提档升级,重现“三十里荷花香”风采;结合“两湖”提升工程,规划建设环湖风光带,促进休闲旅游发展。

五要创新水利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借鉴周边地区做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水利服务专业管理服务组织,整合人才队伍资源,改革招聘用人制度,理顺运作关系,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强化水利系统人才的引进、培养、储备工作;探索改革圩局人事制度,抓紧配备培养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建设“智慧水务”。抢抓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加快全区智能化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建设等,加强部门单位协同参与,提升防汛防旱和现代水利建设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版权所有 © 2013 中共南京市高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管理
电话:    传真: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205872号-1
技术支持:淳报网——高淳第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