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东坝古称银林,位于我区东南部,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始建广通镇,明清时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5万人,共有区人大代表22名、镇人大代表71名。近年来,该镇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认真开展“一建双争”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上,东坝扼守胥河之中枢,繁盛时往来客商“日过三千,夜宿八百”、“但知东坝,而不知高淳”。2011年,东坝镇被确定为南京市11个城乡统筹发展先导试点街镇之一,由此驶上了建设“工业强镇、边贸重镇、文化名镇”的快车道。科学发展,规划为先。近年来,该镇先后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了《东坝镇2011—2030总体规划》、《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傅家坛新社区》及《青山新社区》等4个规划,并全部荣获市优秀奖。去年编制完成了《新行政区域》、《胥河风光带》、《老镇区改造》、《古建筑复修》等4个深化方案设计。今年年初撤县设区后,按照全面融入南京主城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委托信息产业部十一所启动了《东坝镇镇区城市设计》,6月份通过了市级专家评审。在此过程中,东坝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工作,组织了专题调研活动,建议优化“一核、一廊、双心、两轴、三组团”空间布局,完善商贸服务、传统街区、居住片区、旅游度假、公共服务、工业园区、临河产业等功能片区,注重对古戏台、上上街、旅淳公所等保护修葺,加快编制东坝电缆产业园、东坝港等设计方案,努力打造工业支撑强劲、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文化特色彰显的新市镇。这些意见建议都得到了镇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并在具体规划建设中进行了补充完善。当前的东坝,广大干群意气风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市镇呼之欲出,昔日的“胥河明珠”正重放异彩。
东坝镇坚定不移主攻工业第一方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人大代表纷纷率先垂范,群策群力。项目落地离不开载体支撑,2009年起,东坝镇全面拉开了镇工业园区建设框架,投入45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本到位,面积扩大到3600亩,引进了中超新材料、中州电缆等一批优质项目。而这其中从征地拆迁到企业服务都包含了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园区建设伊始,一些村民安土重迁。镇人大主席赵士明亲自带队走村入户,耐心向村民宣传解释。他与村民设身处地掰起指头算账:“一亩土地单纯务农能产出多少,办厂后效益如何,土地流转是一份收入,进厂务工又是一份收入,纳入社会保障还能解决后顾之忧……”。真诚的沟通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目前园区已集聚了一批机械制造、电缆生产、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上半年,被列入区“百企升级”的10家企业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52亿元,对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民生保障工作也紧紧跟上,目前东坝镇已有1251人纳入失地农民保障,参保年龄段870人,养老年龄段381人;劳动年龄段已有862人转入企保,养老年龄段381人已领取待遇。区人大代表,南京德维鑫服装集团董事长孔维定、高淳东艺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荣健等带头兴办实业、促进劳动就业、热心公益事业等,赢得广泛赞誉。德维鑫集团在东坝拥有4个服装生产基地、1000多名员工,去年发放员工工资3000多万元,目前正全力打造自主“本伊”品牌女装,为我区服装企业创新转型起到了引领作用。东坝镇企业界“人大代表之家”也设在舜德西服公司,凭借这一平台,代表们认真开展了接待选民、述职交流、督办建议等,丰富了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
近年来,东坝镇坚持不懈狠抓“强基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围绕“减少薄弱村、壮大中等村、提升示范村”要求,结合农业资源开发、绿色南京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村级能力建设,不断强化“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富民壮村的特色之路,其中,各级人大代表科学谋划、身体力行,功不可没。区人大代表、东坝镇副镇长、红松村党支部书记傅小牛,在2001年从私营企业主被选拔为原红旗村支部书记,舍弃小家为大家,带领村民栽植千亩葡萄园,建成现代化葡萄酒厂,形成了葡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把一个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全镇集体经济领头村。该镇青枫、新中、青山、游子山等村两委负责人同样千方百计促进发展,心系民生不负重望,带领群众在富民壮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被选民选为人大代表。同时他们也已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精气神、提升执行力,努力做到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今年以来,镇人大组织代表对镇防汛防旱设施建设、新市镇新社区建设、村级能力建设和特色经济发展等进行了视察、调研,对加快芜申运河拓宽征迁、完善万顷良田安置点建设、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康居乡村”、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抓好“扁平化”社区管理等民生实事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建议,提高了代表们的履职质量。
学无止境,常学常新。3月份,区人大在东坝镇红松村召开深化“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现场会后,该镇对6个“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进行了全面梳理督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认真组织进行撤县设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一建双争”活动,不断提高代表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让“身先士卒作表率、当好代表为人民”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个代表的心间。
版权所有 © 2013 中共南京市高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管理
电话: 传真: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205872号-1
技术支持:淳报网——高淳第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