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黄宏上任厂长仅仅两年之后,他再次“消失了”。
据说,在他被免去厂长一职的前一天,有很多神秘的“客人”突然来到他家中,整整待了一天,最后还把黄宏强行带走,这一爆料震惊四座。
此后的很多年里,黄宏的去向一直是个迷。直到有一天,年过花甲的黄宏突然以中国曲协副会长的身份现身公众视野,解释了自己当年隐退的真正原因。
黄宏平和地表示,退出春晚舞台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而离开电影制片厂,则是由于身体原因,同事来家中是为了交接工作,并没有那么多阴谋论。
其实这个解释无可厚非。我们都知道,黄宏从1987年首次登上春晚开始,已经连续露面超过20年。
作为一个喜剧小品演员,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当一个人到了中年,确实很难再持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主动退下来,让更多年轻人上场,也是件值得称赞的事。
而黄宏在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工作,也的确非常劳累。要完成一部大片,需要经历繁复的前期准备、艰辛的拍摄再到后期制作,这对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来说实在太耗费体力精力。
一个艺术工作者,当体力和精力无法跟上时,主动退下也是聪明之举。
相比强撑着完成工作但质量参差不齐,不如让更合适的人来接手,这需要智慧和魄力。黄宏的两次退隐,其实都是出于对事业的负责任。
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懂得进退。黄宏在自己最灿烂的时候选择谢幕,将舞台留给后来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正因如此,他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永远是他最强盛的时期,这也许就是黄宏退场的最高境界吧。
从某种程度上,黄宏的两次隐退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成功需要恰到好处地退场,这也是一种境界。
如果一个人只图眼前利益,不懂得及时放手,最后只会自食恶果。真正的成功者必定有远见和定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