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一般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但在过去,这个成语是有实际含义的,那“退避三舍”中的“三舍”具体指的是多远呢?
先说结论,“三舍”指的是九十里。
一舍是多少里?
“舍”,是春秋时期行军的一项计量标准,一舍等于30里,春秋时军队每日正常行军距离为30里,到30里后需宿营休整,故称“一舍”。
但春秋时期的一里和现在的一里距离会稍有不同。
《春秋·谷梁传》:“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
一里是300步,那每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春秋时期的长度单位是来自于周制,而周朝的一步几尺目前还稍有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周朝是“一步八尺”,少部分学者认为“一步六尺”:
《礼记·王制》记载“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明《续文献通考》卷108载:“周以八尺为步”。
那一尺是多长呢?根据网上的参考文献, 商朝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6.95厘米;到了周代,一尺的长度增加到23.1厘米。
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