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会议
[2013]2号
时 间:2013年5月23日
地 点: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室
出席人员:孔德华 梅小强 武继军
列席人员:罗爱玉 程启乾 史来富 魏小辉 孔双木
汪 辉 赵小亢 周桂龙 张玉红 陈 亮
周树荣 邹永东 吴 蕾 史建兵 史三头
杨国庆 王金兰 赵启林 卞月生 张 震
赵玉芳
会议内容:听取和审议我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及水利重点项目建
设情况汇报
主 持 人:孔德华
记 录:张 鹏
会议听取了区水务局局长史建兵所作的关于我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及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会前,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组带队赴八镇及水务系统相关单位进行了汛前情况调研。会议当天,与会人员实地察看了蛇山泵站更新改造、团结圩一号站更新改造工程。会议对上述议题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水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认真做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政策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及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行动早、措施实、成效好,为建设幸福高淳、创建率先大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主要工作表现在:
一是抓民生、求实效,水利民生工程有力实施。近年来,我区抢抓国家加大水利事业发展机遇,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薄弱环节,以“一线圩堤达标、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水利重大规划和建设工程。全区通江临湖一线堤防得到加固,拆建了茅东闸,实施了杨家湾枢纽节制闸工程,对龙墩湖水库、大山水库等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水阳江水利血防工程,改造建设了一批城乡排涝站等,全区防洪保安水平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加强,防汛防旱总体处于可控状态。去年6月,区政府批准实施了由河海大学编制的《高淳水利现代化规划》,该《规划》作为指引我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为我区加快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二是抓项目、重落实,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近年来,我区水利建设连续呈现投入大、规模大、战线长、分布广的特点。去年投入5.2亿元,重点实施了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农田水利等8大水利建设项目。今年计划投资5.39亿元,主要包括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以及有关农田水利工程等。其中,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2.6亿元,主要建设加固护砌堤防10.44公里,退堤3段4.29公里,新建水碧桥闸、陈家庄闸、南伍泵站等。项目前期拆迁工作已启动,需拆迁房屋5.25万平方米,涉及农户336户,目前已拆除278户,完成82.7%。汛后将开工建设,2014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工程完成后水阳江流域防洪能力将显著提高。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方面,蛇山泵站包括新港一号站、团结圩一号站总投资2729万元,主汛期前全面完成;相国泵站总投资2505万元,已完成进度80%。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主要有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2013年度农田水利重点片区建设项目、农村水环境整治、市级重点泵站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塘坝工程等,均在有序推进中。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田排灌、防汛抗旱的能力。
三是抓巡查、早准备,今年,区防指坚持“抓早、抓实、抓严”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及早谋划全年防汛防旱工作。2月中旬,下发了做好2013年度水利工程汛前大检查的通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险工隐患,列入市级消险项目3个、区镇消险项目57个,逐一落实消险措施;结合“亚青”百日安全质量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9项在建水利工程和16座水库加强安全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各镇及在建水利、交通等工程单位均认真编制防汛预案,报区防指批准实施;组建落实了抢险队伍,新采购储备了防汛钢管、发电机组等防汛物资和设备,以备应急需要;投入1200多万元加快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建设,有效实现水务管理智能化、网格化;加强固城湖水源监控调度,做好科学用水管理。
四是抓机制、强保障,水利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全区上下突出水利建设和管理主线,深入推进,加快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努力打造水乡特色鲜明的高淳水利现代化亮点。一是加强水安全建设。坚持防汛防旱并举、排水蓄水齐抓,全方位加强综合性水利工程建设,为城市安全、人民生活构筑有力的水安全支撑。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把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节水型城市创建,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水环境建设。秉承水环境是环境之本,坚持做好固城湖水源地保护,加快横溪河、砖墙河等清水通道建设,加大农村河塘清淤,切实让广大群众得益受惠。四是加强水生态治理。把兴水利与建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确保水质达标、水系畅通,提升水环境容量。五是加强水文化展示。保护传承好胥河、东坝、相国圩、水阳江水牮等古代、近代优秀水利工程,展现高淳水利治水精神,追忆古代治水先贤、建好当代水利工程、创造现代治水文化。六是加强水景观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水乡慢城”、城北科技新城亲水廊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展现优美亲水景观。
会议指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业,必须与之适应,并适度超前。当前,我区在建设现代水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化解突破。主要表现在:由于近年来我区没有发生大的洪涝水灾,镇、村、圩局干部调整变动,一些领导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对防汛抗洪普遍重视不够且缺乏经验。防范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还不强,部分圩堤涵闸存在渗漏隐患,部分排涝站设施陈旧、电器老化,少数单位防汛物资储备年限较长、发生损坏,城区部分低洼小区排涝不畅等。当前涉水项目多、投入大,一些项目由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部门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对安全度汛有关措施要加快落实等。
会议要求,水是高淳的根和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水患意识、加大政策研究、加快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提高保障能力,推动水利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一要强势推进,全力抓好水利民生工程。一是提升规划标准。科学研究我区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认真做好“十二五”水利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致力构筑全区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生态环境建设等保障体系,努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随着开发区、宁高园建设,古柏镇一些自然水系发生了变化,河塘水面已经消失殆尽,蓄水调节能力严重下降,而作为该区域排水枢纽的藕丝闸不堪重负,如日降雨超过200毫米,将会造成内涝现象,对此要给予密切关注。近年来长江下游降水偏少,三峡大坝等调水作用明显,我区没有发生大的水情,但这并不是一种常态。特别我区水情汛情受皖南山区气候影响较大,近年来安徽宣城在水阳江上游相继建设了港口湾水库、南漪湖综合治理工程,水文水情较以往发生变化,如果皖南山区和本地短时间突降大雨,我区防汛抗洪形势将十分严峻,必须高度戒备、严阵以待。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城北科技新城大丰河等水系发生变化,一些排水出口位置较高,城区一些地势低洼地段在大雨时排水不畅,极易发生内涝情况,对此水务、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协调,科学规划建设城区排水系统,保证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二要攻坚克难,倾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严把工程质量。当前是我区水利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区主管部门必须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落实监督责任,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当前要加快推进在建水利工程,督促建设单位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在主汛前完成破堤回填加固,做好泵站调试运行,确保在汛前发挥作用。要深入细致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险工隐患,要采取土方加固、涵闸改建、设备更新、道路修复等措施,确保主汛前完成;对主汛前不能消险到位的,要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加强值班值守,确保万无一失;要重视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对排涝站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检修,特别一些圩区排涝站变压器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要适时予以更新,确保正常使用;要加大对闲置水利设施的维护,如随着国际慢城开发建设,淳东灌渠部分水渠长期闲置,对其要落实养护办法。区防指要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水利、交通等涉水项目的监管,指导项目单位落实应急预案、备足抢险物资、落实人员责任。特别杨家湾节制闸工程,由于节制闸与船闸分设,节制闸管理体制问题尚未理顺,船闸施工因质量问题延后,区政府需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交通部门协调,确保该工程安全度汛并及早竣工发挥作用。
三要积极主动,大力争取项目支持储备。一方面大力实施水利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按照“抓好在建项目、争取批复项目、尽快上报规划项目、积极储备后续项目”的原则,积极做好水利项目储备与资金争取工作,争取更多防汛消险、农田水利、环境整治、水源保护、生态修复项目纳入中央、省、市重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分步实施。如,对于芜申运河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涉水建设问题,其建设方案必须符合水阳江流域防洪规划要求,涉及我区相国圩退堤必须与安徽境内新河庄分洪道、裘公河治理、水阳镇开卡拓宽、牛耳港封堵、水碧桥建闸工程同步建设;要认真研究水阳江汛期流量流速加大,对河道岸坡冲刷及水下空基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防洪隐患,保障流域安全。
四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专项规费,落实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政策,发挥区水务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解决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切实做好水利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工作;完善人才政策,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人才服务,努力为个人创业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我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各镇水利站人员不稳定、经费难保障。区政府及主管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工作考评机制,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努力解决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五要立足当前,有效做好防汛防旱工作。5月2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汛防旱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市防汛防旱工作,我区相关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也正有序推进。全区上下要思想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准备工作;要科学分析研判汛情、雨情、水情,及时掌握信息,为科学防汛打下良好基础;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复杂性和旱涝急转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加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排查一线圩堤穿堤涵洞等重点部位是否安全、排灌电站开机是否正常、行洪河道障碍是否清除、水利在建项目是否无虞、城区排水管网是否畅通、水库塘坝消险是否到位、抢险人员队伍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就绪等,保证水利和防汛设施安全稳固,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在强化防汛准备同时,做好固城湖蓄水保水工作,科学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推广节水措施,牢牢把握防旱工作主动权,切实落实责任措施,做到守土有责。
版权所有 © 2013 中共南京市高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管理
电话: 传真: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205872号-1
技术支持:淳报网——高淳第一新闻网